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内容载体,户外媒体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罗马。当时粗糙的墙体图案很难让人联想到今天户外光怪陆离的景象。如果说早期的户外媒体是坐在牛马车上的缓慢前行,那么如今日新月异的媒体形式则带领着户外行业飞速驰骋。
从招贴画、帆布、灯箱广告到LCD液晶显示屏、再到LED电子显示屏,中国的户外河南墙体广告媒体经历着由人工到数字、由平面至立体的转变。进入21世纪,伴随技术的发展,户外媒体更是跃然迈入视频时代。当“视频化”成为媒体行业的大趋势,“户外+视频+网络”也正逐渐成为户外媒体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种趋势:户外媒体视频化
随着近年来户外媒体行业初步完成了数字化、互动化的转型,户外2.0时代已经来临。永不停歇的发展脚步又将户外行业迅速带入下一个路口转折点,那就是户外媒体视频化。
技术永远是推进媒体演进的第一要素。户外媒体视频化的实现得益于两方面因素,一是显示屏的升级,二是网络技术的成熟。依托数字化的传播技术,户外媒体内容开始从静态的图片转变为视频形式。移动传输技术则使各个户外屏成为数字网络中的接收终端。
技术的保障是成功的基石,而进一步的推动来源于媒体环境的改变。从受众角度,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兴起使得越来越多人变成“低头族”,“小屏”逐渐替代“大屏”。相比于静态的传播形式,更加亮眼、更具冲击力的户外视频更能放大媒体价值。从产业角度,“跑马圈地”运动的平息,户外空间趋于饱和,传统户外大牌等传统户外媒体的限制越来越多,在此环境下视频化的应用可使得资源空间在多维度、非线性的传播模式下极大延伸。
户外视频化进程更大的引擎推动来自全媒体环境的改变。在大视频的趋势下,户外媒体“不破则困”。多重因素合力,在2000年左右,户外视频如雨后春笋,在适宜的土壤环境中快速成长。
区别于其他视频媒体,户外视频化展现更为贴近传统意义上的电视节目,户外尤其是公共交通上的受众可将其作为闲暇时的消遣娱乐,不会有较大的抵触心理,对传播内容的接受性更强。例如机载电视系统便是机舱内唯一的影音媒体。尽管户外视频媒体的尺寸大小各异,但均以声画结合形式传递信息,相比于纸媒、广播而言,呈现方式丰富生动。
户外视频媒体具有其特定的强制性。在一些地标性地段,户外视频结合其大屏画面以及声音,传播效应更为震撼。此外,户外视频媒体分布广泛,覆盖范围大,若合理利用媒体空间,联播联控网的实施建立可对受众进行全方位接触。
两大媒体类型:广告驱动与内容驱动
相比于静态的传播方式,图音结合的视频形式给原本平缓的户外媒体行业市场注入极大的动力,成为带动行业增长的关键点。由于政策限制等因素,户外媒体出现了行业内的分化,一类是广告型户外视频媒体,另一类是内容型户外视频媒体。两种类型的户外视频媒体到今日并非泾渭分明,随着发展的深入,二者之间也在相互影响渗透。内容型视频为了盈利生存必须开拓商业广告市场,而广告型视频为了避免受众因为信息轰炸出现视觉疲劳也开始播放优质的节目内容。可以预想,未来二者将逐步融合,模糊甚至消失界限,共同打造户外视频媒体的新局面。
广告驱动型:提升营销效果
广告型户外视频媒体是数字环境下传统户外广告的升级更新,最常见的形式是定点类户外视频媒体(机场视频、楼宇视频、影院贴片广告)。2003年分众传媒带动起一阵楼宇视频媒体热潮,锁定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特征的“三高人群”曾一度使楼宇视频媒体备受追捧。虽然时至今日楼宇视频发展进入冷静期,但这种媒体形式已被大众所接受。
定点户外视频沿袭了户外媒体的优点,覆盖范围广,可基于人群地理位置定向精准传播。除了特定的受众人群外,定点视频媒体的播放环境相对于其他媒体也十分特殊。写字楼、高级公寓、加油站、电影院等场所被广告干扰极少,人们在等候电梯、给汽车加油或者等待电影开始时,并不排斥甚至会主动观看其播出的内容。相对于普通静态的户外广告,视频媒体由于动态的画面加上高清晰度的品质,大多给人良好的感受,再加之其播放内容不断更新变化,也不会给人过于乏味的感觉。
内容驱动型:满足户外信息获取需求
内容型户外视频媒体则是户外产业视频化的最直接产物。人们不仅可以在家中观看电视节目,更能在户外(out door)欣赏各类视频内容。
交通户外视频媒体(出租车视频、地铁视频、公交移动电视)是目前受众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内容型户外视频形式。以公交移动电视为例,自2001年发轫于新加坡后,这种新型的媒介形态在香港、台湾地区迅速发展起来;然而就媒介经营而言,真正获得受众、广告主以及资本市场的认可与追捧并获得广泛成功的应用,无疑发生在中国的大陆市场。
不仅在“地上”有移动电视,户外视频的发展目光更是远投“天上”。2015年3月10日,在国航CA1303航班上,旅客首次体验通过WiFi网络实时收看中央电视台直播的全国两会电视节目。这是目前国内航空公司商业航班客舱第一例卫星电视节目直播。旅客在客舱内可以通过座位上方的大屏幕观看中央电视台的实时电视直播。
内容型户外视频媒体的节目种类涵盖常见的新闻资讯、影视节目以及生活服务等。目前具有内容播出权的户外媒体并不多,公交与移动电视主要是以与当地广电部门合作的方式为受众提供节目内容。除此之外,更多的户外媒体经营者选择原创自制短小且接地气的内容节目。
在2010年12月,航空领域的户外媒体领导者“航美传媒”宣布与中央电视台旗下中国网络电视台战略合作,共同打造“CCTV移动传媒—民航频道”。此举对航美传媒是一次里程碑式的转变,借助央视的节目内容和品牌优势,可提升航空媒体的传播价值,为广告营销打下基础。作为中国最大的航空电影版权供应商,航美传媒除了从多方渠道获取优质资源,近年来也在逐步注重“自制内容”战略,积极筹备原创视频内容生产,试图创作真正符合户外媒体特性的优质内容节目。
伴随公共WiFi的普及,内容型户外视频也朝着个性化方向发展,意图摆脱千人一面的现状。例如航美传媒正大力布局机上、高铁Wi-Fi,乘客可利用机内互联网接收精准投放的视频内容。移动公共交通覆盖的广大人群是天然形成的“超级入口”,掌握了大规模的基础受众,户外媒体或将成为新的现象级传播平台。
四大影响:市场、营销、内容、功能
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类型,户外视频媒体在营销、功能、产业链等方面都对全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新角色涌入,资本市场更活跃
数字视频的兴起使得整个户外媒体行业出现了一批新面孔,尤其在内容型户外视频媒体领域更是诞生了诸如华视传媒、巴士在线等一批移动电视运营商新秀。凭借由全国33家机场、2200多台电视汇成庞大的独一无二的机场电视网络和由8家航空公司、2200多条航线编织成的空中电视网络,航美传媒成为业内领先的中高端户外数字媒体运营商。
户外视频媒体类型的多样化决定了经营者的多元性,从公交移动电视、户外LED、楼宇视频到列车媒体等多个细分领域,出现了数以百计的媒体运营商,整个户外视频行业呈现多元经营的特点。
新力量的崛起离不开资本市场的青睐。众多户外媒体企业的成功又给全行业的发展注入刺激,无论是上市或是并购,视频化发展使得整个资本市场更加活跃。
广告价值提升,营销手段获认可
传统单一静止的户外广告形式在信息爆炸的环境中传播效果十分有限。利用数字手段等发展起来的户外视频媒体广告则可对受众的视觉、听觉产生多重影响,更利于品牌的信息传达。
根据CTR媒介资讯的广告监测系统显示,2014年一季度六大户外视频媒体(出租车视频、地铁视频、公交移动电视、机场视频、楼宇视频、影院贴片广告)的广告花费增幅均高于传统户外。在2014年上半年里,商务楼宇视频广告花费增幅为12.1%。交通类视频广告同比增幅为6.3%。影院视频广告增速更高达57.1%,广告主对数字户外视频媒体的认可度也在逐年提升。
内容创意出奇,用户互动感增强
视频化的表现形式相比于平面往往可以融合更多互动元素,结合高科技技术,户外媒体更加新颖趣味。运用诸如3D裸眼、AR现实增强等先进技术,通过各种终端设备与屏幕互联互通,户外视频媒体往往能与受众进行更强的互动,增加户外媒体的趣味性、参与性和体验感。
借助视频图像与声音的共存,内容创意也可获得更丰富的表现载体。三八妇女节前夕,四个个性鲜明的“拇指人”在出租车后座屏幕上首次闪亮登场,“指指点点家族”是出租车内互动媒体“触动传媒”委任广告代理商为其创作的一系列手指人。其中,以手指为创意核心形式,结合触动传媒四大新功能与特性创造了一系列手指人物——装13郎,买买缇,KO巴和八八啦。而它们带来的第一个趣味视频短片《三八妇女节男人必备神器》,在三月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广大乘客们的关注和喜爱。
平台功能凸显,实现多媒体联动
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日益兴起的户外视频媒体也作为重要的一极与其他视频媒体开展合作。2010年国内户外数字电视媒体运营商华视传媒与央视达成战略联盟,打造“晚间室内强势收视+白天户外补充收视”无缝传播新平台;户外LED媒体网络运营商香榭丽传媒则携手制作方灿星将《中国好声音》搬上户外LED屏幕,在2013年节目总决赛播出期间实现户外同步直播。
除了传统媒体,户外视频行业也在积极与网络媒体探索新方法,双方利用各自优势,分工合作,进行线上与线下、户外电视新媒体与网络运营商的互补合作,将成为全媒体传播重要的一环。
虽然前景趋势甚好,但户外媒体视频化也存在其发展困惑。由于评估系统和工具的匮乏,河南墙体广告主对户外视频媒体广告效果还留有质疑,当新生媒体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不那么“新鲜”的时候,还会是一个吸引眼球的“香馍馍”吗?其次,户外媒体区别于电视、报纸等形式,留存性较弱,受众难以在花费大量时间观看视频,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整传达广告需求,对视频的创意表现有着更高要求。这些问题都有待时间的检验。
从长远发展看,户外视频行业需要在内容上寻求独特的差异性,有别于其他视频媒体;在广告经营上创新营销模式,深入洞察受众,推动广告内容化、娱乐化、互动化,不断完善健全广告体系,发挥全媒体时代户外行业的特有作用。
本文部分内容转自:媒介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