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广告怎样更具吸引力


很多户外广告主,投放了一段时间的户外广告,发现没有特别明显的效果,便会否定户外广告的作用,或是认为人们根本不喜欢看户外广告,而停止户外广告的投放。其实广告主们有没有想过并不是户外广告本身的问题,而是广告策划部犯了一些致命的错误,导致户外广告的投放没有起到明显的效果。


从市场调研结果看,人,并不讨厌广告。
但是有几个前提:
 
1.广告本身很好玩,很有创意,他们表示会看。
 
2.如果是视频广告,位置在视频开始前缓冲时,表示可以接受,在视频暂停时,表示可以接受。但是如果在视频的角标或者视频播放中有广告插播,会非常痛苦。
 
3.如果banner广告,不会影响他们在页面的其他操作,表示可以接受。
 
4.如果是户外广告,不影响视线,不影响视觉,不恶俗,表示可以接受。
 
5.如果是发DM小广告,不硬塞给用户,表示可以接受。
 
6.如果广告不具备明显的欺骗性,表示可以接受。
 
而且广告对用户的确有非常大的影响,据统计18%的人看过广告后,会更信任品牌,20%的人看过广告后会增加购买欲望,45%的人看过广告后会加深对产品的印象,43%的人会进一步点击相关信息,30%的人会推荐给朋友等等(数据仅供参考)
 
所以,人,并不讨厌广告。
 
设想,如果人讨厌广告,为什么传统户外河南墙体广告市场和网络广告市场还增长这么迅速,为什么那么多公司还是会选择户外广告作为宣传的手段,将户外广告作为重要的获客渠道之一?
 
下面我们来一一说明消费者不喜欢户外广告排名前三的原因:


01 千篇一律,枯燥无聊
 
我敢说你从迈出家门的那一刻起,就一直与广告如影随形。离开家门踏进电梯的那一刻起就不能摆脱广告的控制了,电梯里四面的广告围绕在周围,想躲都躲不掉。
 
出了楼门,小区公共区域内一般能看到宣传栏广告、灯箱广告、刷屏机广告、快递柜广告、公共饮水机灯箱广告等。
 
小区门口的道闸一般为看板、灯箱、三面翻形式广告。有的社区还设有单独的行人通道,这时可能会接触到门禁灯箱广告。
 
上班的这一路你可曾想过要遇到的广告有多少种:乘坐公交车。即可看到候车亭灯箱广告,公交站牌广告,公交车身广告,公交车厢内移动电视广告,拉手广告,看板广告,椅背广告等。
 
进入地铁站,梯牌广告、墙贴广告、LED大屏广告、通道围挡广告、闸机贴广告、扶梯贴画、12封灯箱广告、站厅灯箱广告、站台液晶电视广告、包柱广告、屏蔽门广告、车门贴广告。
 
进入地铁车厢内,我们可能有机会看到专列包车广告、看板广告、窗贴广告、拉手广告。同时,窗外可能会出现隧道动画灯箱广告。
 
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已经对这些广告习以为常,由于因为人只会去看自己关心的事情。所以大多数的户外广告直接被消费者的大脑过滤掉了。如果户外广告主们投放的广告和大多数广告没有什么区别,不用一些特殊手段,或创意,是很难吸引到消费者的眼球。
 
他们看到有趣的东西会笑,看到有感染力的东西也会被打动,看到特别的东西会被吸引;但是更多的时候,他们看到千篇一律的东西会忽略。
 
其次,由于中国人的爱模仿性。一个户外广告引起市场轰动,那么不难猜测,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会有很多户外广告主去争相模仿。这样又大大增加了相似性的几率。



02 妨碍人们的日常生活
 
户外广告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一座城市的“脸面”。若硬件设置管控得不够,花花绿绿的户外广告可能成一块块的“补丁”,有碍城市观瞻;若广告内容也“失控”,五花八门的广告语、店招名可能成为游人对城市的第一印象,有损城市形象。
 
有些户外河南墙体广告的设置给人感觉就像是“你不看是吧,不管用什么龌龊的办法我也偏要整给你看”。不时有看到广告遮挡视线,道路转角成盲区的新闻。巨大的广告牌挡住了车辆驾驶人的视线,形成了盲区。在这个路口发生过多起交通事故,或与广告牌遮挡视线形成“盲区”有关,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早前就有听说广告牌被大风吹下,砸死老人事件,让走在马路上的行人心惊肉跳。这些乱象的背后反映了有关部门对城市管理的严重缺位,甚至也展现出当地户外广告位管理的空白与滞后性。
 
还有一种是给人们不舒服感的低俗广告。简直忍无可忍。而消费者需要的是充满正能量,让人们产生共鸣的户外广告。


03 强迫消费者去相信
 
人不喜欢被控制和灌输, 而是更喜欢自己得出结论。
 
尤其是年轻的消费者没有你们想的那么肤浅,他们是很有个人想法和态度的一代人。
 
有些户外广告主喜欢说教“我这里有最好的产品,你们快来买买买”。即使户外广告主们自己这样想,也不能这样向消费者表达出来。由其,是当你所在的行业已经有龙头企业存在时,你更不能说我这里有最好的某某产品。
 
你有听过苹果说自己是世界上最好的手机吗?
 
做户外广告不是“我告诉你”,而是要做到“我帮你说”。
 
而且强迫性的说教来做户外广告,商业味道浓、可信程度低、时效性差、广告投入成本高、传递内容简单、时间短、如冰山一角。
 
其实,广告,就是一门心理学。
 
每一个成功的广告案例,背后一定利用了某种人类的某种微妙心理,加以适当放大与夸张。
 
王老吉对加多宝的PK---心理机理:人对矛盾/争端反应趋于敏感。
杜蕾斯系列广告---心理机理:人对性话题的渴求与抑制的微妙平衡。
 
记得有个理论,说广告需要一定程度上让大脑处于"超频状态",才能激起最大化的关注。
 
人并不反感所有的广告,甚至有时候会去主动收集广告。
 
广告是一种信息,人本来对信息具有一种本能的追求,而且有用的信息是需要被收集的。
 
可我们不喜欢广告污染我们的视线和听觉,就像垃圾那样,人都喜欢干净整洁,不要被干扰。所以我们不喜欢这种强迫塞进我们视觉和听觉的信息。


广告常常是一种商业信息,商业信息应该被有管制地分门别类地投递,这样就能确保有效和不干扰用户。但凡是涉及利益的这种东西往往很难管制,每个商家都想让更多用户先知道自己的产品是怎样的,以图击败对手,所以他们就顾不得用户喜不喜欢了。
 
甚至有时候他们会恶意地让对手的信息无法传递到用户那里。但是这种粗暴的宣传,往往会产生负面的效果,用户会因为讨厌你的行为而反对你的产品,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即便你决定污染用户,也要把握一个尺度。
 
如果广告表现形式好,展现方式和位置不让人讨厌,不具备欺骗性,人们愿意相信广告的内容,愿意相信品牌的力量和保证。
 

上一篇:
户外广告行业现状及发展
返回 下一篇:
户外广告无可比拟的3点优势!